第一张轮播图
漆黑切实
2024-03-10

教育的改革与孩子的未来

近日,新闻联播突然以很大篇幅报道了最新的教育改革方案,这一次整整播报了十几分钟,力度之大非常罕见。然后我找到相关文件仔仔细细研究了几遍,现在给大家一个基本结论:
这一次教育改革力度是前所未有的,甚至可以这么说,改革开放以来,所有的教育改革方案加起来都没有这一次力度大!
所以这一次教改带来的将是对我们整个教育体系的颠覆性改革,这次改革将深远的影响我们教育体系,影响我们孩子的未来。
下面对本次教育改革谈谈我的分析与理解。为什么会有本次教育改革?
说实话,我认为在本次重大教育改革完全是被外部环境剧烈变化倒逼的结果。
原因1,生育率急剧下降。
我们现在整个教育体系是为每年1500—1800万新生儿配置的。但是从2017年开始,我国生育率就急剧下降。
2017年是出生1500万人,到了2020年就只有1000万人,到了2023年新生儿甚至跌破800万。
估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我国每年新生人口也就是在800万左右徘徊。
教育体系是为1500万—1800万新增人口配置的,现在新生人口却只有800万,准备了两桌菜,却只来了一桌客人,咋整?
也就是说,现有教育体制存在的巨大的产能过剩,解决办法只有两个,或者廋身,或者转型。
如果是走瘦身的路子,那么就意味着我们目前1880万教师规模未来至少要淘汰一半以上!
但是,我国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经济增速也将从过去的高增速变成中等增速,也就是每年GDP增速将从过去的6—8%,变成未来的4—5%。
如果是4—5%的增速,意味着每年只能新增
800—1000万个就业岗位,而我们未来十年光是大学应届毕业生每年就超过1000万以上,本来就业压力都很大,如果再释放800—1000万教师到社会上再就业,就业压力会更大。
如果考虑到教师具备的技能就是教书育人,让800万—1000万教师到社会上再就业,估计大多数人都很难适应。
所以,从社会稳定的角度,只能考虑转型的路子。那么该怎么转型呢?
原因2,AI带来的人工智能革命
过去我们的教育体制整体属于一个知识点传授的体制,包括中考、高考考核的标准就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了适应中考与高考的指挥棒,我们的教育体制就变成一种填鸭式教育,在规定时间内将大量知识点强行塞进学生的脑袋里。
为什么呼吁了这么多年学生减负,转型素质教育,却收效甚微?
原因就是我们整个教育体系都是围绕着知识点传授而设计的。只要中考、高考这个指挥棒还在进行知识点考核,那么任何教育改革都不可能有太大的作用。
但是这种知识点传授的教育体系目前正受到AI带来的人工智能革命巨大冲击。
最近我与一些大学教师交流时发现,现在的大学教师都忧心忡仲,我们的大学大多数专业还在延续知识点传授的模式,这种靠着知识点积累的大学教育在AI面前简直毫无意义。
人类的精力是有限的,你就是累死积累的知识点与AI相比就是一个渣。
所以,我们的教育模式必须转型;
我们的孩子未来应该是熟练掌握、驾驭应用AI的人才,而不是把有限的精力大量浪费在无效的知识点积累上。
所以,对孩子全面的素质教育就在AI倒逼之下真正提上了日程。
简单总结一下外界环境倒逼教育改革的结果。
因为生育率的急剧下降,导致未来几年之内我们教育体系存在大量教师的闲置;
因为AI带来的人工智能革命导致我们教育体制也需要一个大的变革,从知识点传授变成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
两者结合,就意味着我们闲置的大量教师—包括大量过剩的数理化语文英语历史地理的老师未来的出路就是转型给孩子提供素质教育。
怎样给孩子提供全面的素质教育?
这里摘录一段教育部官网文件的内容:
“确保区域内学校开齐各类课程,特别是劳动、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开足规定课时。”
很明显,除了传统的学科之外,本次教育部明确提出要增加5大类课程,并且明确要求开足规定课时,这五大类课程分别涵盖不同的素质教育内容。
劳动:这是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艺术:这是培养孩子艺术鉴赏、审美能力;
体育与健康:这是让孩子生理与心理健康,并且兼
具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
信息科技:未来是数字化时代,让孩子初步具备数字化意识的重要性无与伦比;
综合实践:这是培养孩子社会实践、实验的动手能力;
如果教育改革让孩子具备上述的总和素养,这里就牵涉几个很重要的问题。
其1,在小学课程中开齐各类课程,特别是劳动、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开足规定课时。带来后果就是,原有的学科包括数学、语文、英语等等传统的学科课时会被压缩。
压缩传统的学科课时,这个方向我是举双手赞成的。
为啥?
还是那句话,填鸭式的知识点教育早就该改一改了。
我们以数学为例。数学重不重要?
当然超级重要,可以这么说,因为过去我的学生时代数学成绩好,让我受益终身。
数学重要并不意味着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没有问题,说实话,问题很大。
为什么?
因为对于大部分人群而言,只要不是搞科研搞技术,在日常工作中根本就不需要太复杂的数学知识,一般而言,懂小学的数学知识基本就够用了,中学三角函数、平面几何基本用不上,更不用说更为高级的导数与微积分了。
数学的重要性是培养我们缜密的思维,用逻辑去分析事物。这恰恰是学校里基本不培养的,学校的数学课都是让学生去背一大堆注定终身都用不上的公式与口诀,比如什么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这个口号简直是脍炙人心,但是具体工作中又有几
个人能用上?
我觉得未来数学教育方向应该是这样
中小学生会熟练应用逻辑去分析各种具体问题(比如将很多数学知识点传授课程变成推理课程);
大学生会建立数学模型去解决具体问题;
其余的大量的无用的知识点对于大部分学生完全可以放弃,花太多精力学这些知识点在未来的AI时代毫无意义。
然后再说说语文。
说实话,我一直认为自己就是传统的知识点教育的受害者,特别是在语文教育上。
从小学到中学,我的作文都是班级最好的,曾经多次在市、区、校各级作文比赛中获奖,但是我的语文成绩平平,在班级长期是中下水平。
为何?
原因就是我的拼音释义、单句复句以及是各种语法知识点上老是出错,所以直接结果就是,一大批作文水平远不如我的同学语文成绩长期比我高,那么这种语文考核成绩究竟有多大的参考意义?
真正到了社会工作的时候,检验我们的是阅读与写作能力,还是各种语法知识点?
如果是前者,那么在我阅读与作文明显很强的时候,为什么在学生时代语文成绩却比作文能力远不
如我的同学更差?
这是我的问题还是教育与考核模式的问题?
未来我们将面对的是AI时代,一个CHATGPT工具,只要我们愿意,任何语法知识点都可以在几秒钟呈现,在这种情况下,死记硬背一大堆僵硬的知识点有何意义?
对于作文未来也将是这样的模式一
你提出一个题目,几秒钟人工智能就能为你写出一篇过得去的文章,但是要文章更精彩怎么办?这就需要你提出更新颖的观点,以及更严密的文章构架,其他的都可以交给人工智能来完成。至于各种
拼音释义、单句复句以及是各种语法知识点在人工智能时代简直毫无用处。
所以我们语文教育模式也要改变,要大改变!
将各种语法知识点课程大幅度压缩,大量增加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课程。
最后说说其他学科。 比如历史。
从小到大,我一直对历史很有兴趣,但是我的兴趣点是在历史事件的成因与脉络,对于其他的细节,比如朱元璋什么时候称帝,李自成什么时间攻陷北京,基本就是一眼秒过,这些知识点我觉得毫无意义,但是我们历史考试偏偏就是考核这些知识点。我们常说读史如观镜,这个以史为鉴是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与成因,而不是死记硬背那些无用的知识点。
所以,大学毕业之后,感觉自己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就是传统的教育与考核模式处处与我作对。私底下也不知道吐槽多少次了,但是这个教育与考核现状却如同花岗岩一样顽固,几十年如一日。
现在看到在外界环境倒逼的情况下,我们的教育体制不得不做出变革,内心是非常兴奋的,也算是去了我心中积淀多年的一处块垒。
最后总结一下,教育部提出新型教育试点,要将劳动、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开足课时,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要压缩课时,同时在“聚焦核心素养导向”的要求下,这些传统的学科教育模式必将迎来巨大的变革。
其2,过去我们的教育体制是知识点传授,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将教育与考核标准化,这就是我们能在地区组织统一中考,全国组织统一高考的基础。
现在教育部要“聚焦核心素养导向”,要纳入劳动、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科技、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开足课时,这些新纳入的学科大多是很难如同知识点一样标准化的。
比如劳动,可能涵盖清洁卫生,做饭炒菜,花草种植等等;
比如艺术,可能涵盖舞蹈、绘画、书法、艺术鉴赏等等;
比如体育与健康,可能涵盖各种体育运动,情绪疏导与管理等等。
(按:这里吐槽几句,读小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那时体育课是非常单调的,考试永远都是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当时不明白这样考试的目的,年龄大了之后才渐渐明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经济还不发达,有一点工业也是低端工业,那个时代默认男人成年之后从事的是重体力劳动,不管是务农或者是进工厂都特别需要男人上肢健壮有力,所以体育课就只考引体向上,而女人呢?因为当时已经是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所以女人最为重要的将孩子顺顺利利生下来,而生孩子最重要的是靠腰腹力量(那个时代很少有剖腹产)所以体育课对女生就只考仰卧起坐。)
信息科技,这个可能是唯一比较容易标准化的;综合实践,这个也是难以标准化的。
大量非标学科纳入教育体系,问题就来了,未来中考与高考怎么办?
如果未来中考与高考不考核这些非标学科,那么教育部这些试点就毫无意义,学校与家长也不会重视。
所以,我认为这些非标学科未来是一定会纳入各种考核,其中就包括中考与高考。
非标学科纳入考核,意味着未来国家要组织全国甚至地区统一考试基本就不可能了,所以,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意味着未来中考与高考也会改革,能够标准化的学科组织统一考试,不能标准化的学科考核大概率会放到学校自己来组织考试。
现在是2024年,最多还有3年,也就是2027年,我国将迎来生育率断崖式下跌的2020年新生儿就读小学时间点,也就是说,我们教育试点改革的时间是非常紧迫的,我们要在3年内不但完成新学科纳入教育体系的试点工作,同时还要探索出对这些非标学科比较成熟的教育模式、考核模式,并且将上述模式向全国推广应用,在全国推广应用之后,还要对中考与高考进行改革。
时间紧迫啊!
时间紧迫意味着未来变革节奏会很快。教师的问题
未来中小学要纳入大量非标学科,这些学科的教师
从哪里来?
我认为大部分只能从那些升学率一般,生源枯竭的学校中分流而来。
也就是说,现在那些普通学校里教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等传统学科的老师,未来将分流到更好的学校去教劳动、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这就是教育部改革为大量教育过剩产能——也就是大量过剩教师找的一条出路。
但是,这条出路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适应的。
过去,这些传统学科的老师从一本教案打天下几十年不变中要快速转型,去教劳动、艺术、体育与健康、信息科技、科学与综合实践等等,跨度之大也是从未有过的。这里面竞争一定会很激烈,同时也一定会有相当一批不适应的老师会被优化被淘汰。虽然有点残酷,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我们现在面临百年未见的大变局,国际国内大环境都在发生剧烈没变化,国家层面与教育部已经竭尽所能在生育率下降一半的情况下为这些老师找一条出路了,如果这样还适应不了,还希望躺着就继续吃财政饭,那是不可能的。
不仅如此。
这一次试点改革是小学与初中,下一步就是高中,
高中之后就是大学。
我们的大学也到了必须动一动改一改的地步了,原因就是我们大学大量专业(特别是文科类专业)与社会需要不是完全脱节,就是严重供给过剩,大量学生在校园里辛辛苦苦学习几年,结果毕业之后找工作才知道干难万难,其中就业的辛酸真是一言难尽。
大学生就业难很多人简单归咎于经济增速下降,其实经济增速下降还不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只要打开大的招聘网站我们就能发现,有大量的岗位长期无法招到合适的人才,包括动
大学专业与社会需求脱节,也是促成现在高考专业
咨询越来越火爆的根本原因(比如张雪峰老师大红大紫),是的,没有一个家长愿意自己孩子去读一个没用的专业,几年花费十几万最后落得一个毕业之所所学知识却毫无用处的结果。
所以,这一次义务教育的试点改革将是一次彻底的教育体制大变革,其影响力将远超过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教育体制也有多次改革,但是过去的改革都是修修补补小打小闹,但是这一次将是颠覆性的改革,没办法,大环境变化太剧烈,已经到了不变革不行的地步。
未来孩子的教育方向与画像
认真研读了本次教育部改革的文件,对于未来孩子的教育方向其实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脉络,站在家长的立场,一定要深刻领悟教育改革的脉络与方向,只有跟上国家教改的节奏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未来更好的适应新的教育模式,适应未来社会的变化。所以,现在我试着按照本次教育改革的脉络给未来的孩子做一个画像:
未来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应该具备这样的素质:营养良好,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生活能自理;
动手能力强,能适应陌生环境参与社会实践;
有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具备数字化信息化意识与素养;
加上其他专业学科的学习与培养——特别是数理逻辑能力培养与阅读与写作能力的培养,
我想这样的孩子们即使数量比过去减少一半,未来的中国也是很有希望的。

打赏

参与人数 3创薪币 +20 收起 理由
嵩曲 + 5 大佬牛啤!收获满满!!!
赖伯 + 10 很好的文章,对准备入传统教育行业的我有所.
慕羽 + 5

查看全部打赏

分享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评论|共 5 个

慕羽

发表于 2024-3-10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佬牛逼(๑•̀ㅂ•́)و✧
我要说一句(1)
我要说一句 展开1条回复
(*´▽`)ノ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嵩曲

发表于 2024-3-11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佬写的好啊
我要说一句
我在六群,名叫嵩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蒜咩

发表于 2024-3-11 19: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的超级好
我要说一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暮光

发表于 2024-3-12 15: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佬写得真棒[强]
我要说一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漆黑切实

  • 5 日记
  • 17 粉丝
  • 255 活跃度